花葬缺點你真的充分了解嗎
花葬是什麼?相信通過這麼多年政府的宣傳引導,
大部份朋友都會聽說過,花葬是環保葬的一種,是一種異於習俗的新型環保葬禮。
花葬與樹葬、植存、海葬、灑葬,是近幾年來,臺灣流行開來的新型環保葬。
既然打著環保的旗號,那麼花葬給人的感覺,「環保」一定就是其最大的優點了,
而在人們的認知中,「沒什麼能留下」,大概也就是花葬此類環保葬最大的缺點了。
事實真的如此嗎,你對花葬這些環保葬是否有過深入的了解?
其優缺點真的就像宣傳的那麼美好嗎?
你身邊有新朋好友給過世的宜輩們,選擇過如此「浪漫」的現代葬嗎?
他們的感受如何,是否有後悔過這樣的選擇?五年,十年後,還會像現在一樣嗎?
環保葬流程
要解決這些問題,首先得知道這些環保葬的大概流程吧
以下是樹葬、植存、花葬、海葬、灑葬,對應大致流行表:
人體火化完後,先將骨灰研磨處理成細粉末,
裝入無毒、可自然降解的棉布袋或紙內,由專門葬禮主持人或司儀引領,
將骨灰撒入早已挖好的洞 ,親友逐一輪流撒土蓋穴,使其與自然合而為一。
不另立墓碑也不記姓名。
根據《殯葬管理條例》第二條第十款,樹葬是被這樣定義的:
公墓內將骨灰藏納土中,再植花樹於上,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之安葬方式,火樹葬。
{/tabs-pane} {tabs-pane label="二、植存"}
植存的要求和過程與樹葬大同小異,
最大的不同點在於,兩者的環保葬區地點的不一樣。
植葬地點為」公墓外」政府的地點,如新北市金山環保生命園區、新北三芝櫻花生命園區,都是「政府劃定的特定綠化地點」。
而樹葬則在政府規劃的公墓內。
當然,同樣是不造墳,不立碑,不記名。
{/tabs-pane} {tabs-pane label="三、花葬"}
對於花葬的介紹,很難有非常嚴格的界定標準。
按道理來講,「花葬」其實是「樹葬」的延伸,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狹義的「樹葬」,
與之相應的還有「草葬」,都是依據拋灑骨灰地點周邊的環境來定義的,也就是樹葬的細分領域。
環境種樹木稱呼為「樹葬」,植草稱之為「草葬」,
當然了,種花是「花葬」了,同樣在公墓內,有人形容「花葬」與「樹葬」的唯一區別,
大概就是逝者有幸「化作春泥更護花」了~
雖然本質上沒什麼不一樣,但形式上卻有很大的區別,全臺灣目前提供花葬的地點僅有9處,大部份地方還只提供樹葬!
申請地址:【https://service.gov.taipei/Case/ApplyWay/201907120093】
{/tabs-pane} {tabs-pane label="四、海葬"}
在臺灣,大概每年5月,都會有「北北桃三縣市聯合海葬」,具體是臺北市、新北市、桃園縣三家聯合舉辦。
也有專門的殯葬從業者,能代為規劃及安排海葬,具體到公司就略有差異了。
過程同樣是將亡者火化,骨灰再磨粉後用裝入「環保棉紙」,並用「安息盒」裝好。
坐船去到港口防波堤最外端向外延伸,6000公尺附近海域,便可舉行海葬了,
通常就是家屬時行告別儀式祈,然後福將「安息盒」,一般伴有鮮花,共同拋灑入大海,等其慢慢沈入海中。
圖片來源:【https://w6.gov.taipei/eco-burial/include/index.php?Page=3-3】
當船行駛之海域,由家屬先對先行者告別祈福,再將「安息盒」 伴隨鮮花及花瓣拋灑入海,於眾人默禱下,目送骨灰沈入海中。
{/tabs-pane} {tabs-pane label="五、灑葬"}
在臺灣,說灑葬,通常指的是寵物灑葬,
是政府為加強宣導樹、灑葬觀念的同時,為滿足民眾的需求特意劃分的公墓區。
在這裏,民眾可以將處理後的骨灰拋撒,讓骨灰歸於土地,永續循環,
讓心愛的寵物們也有家的感覺。
圖片來源:【https://w6.gov.taipei/eco-burial/include/index.php?Page=3-4】
{/tabs-pane}
花葬缺點及優點
可以看到,花葬這些環保葬明面上都有著一個共通點,
那就是:不記亡者姓名,不設立墓碑,不設墳,骨灰都會塵歸塵,土歸土。
都有指定的地點:要麼是指定的綠化點、花園,要麼就是大海,確定不占用資源,
從這方面來看,確實是非常的環保。
從政府的申請網址來看,不少地方對於花葬,樹葬等環保葬還提供一定的補助,
就算收取費用更多也是象徵性的收取,相對傳統方式要便宜,經濟又實惠。
從幾種環保葬的流程,可以看出來,最大的缺點就是,這些葬禮是沒有後悔藥可吃的,不能反悔。
一旦選擇了其中任何一種葬禮方式,意味著骨灰真就與自然融為一體,沒有任何收回的可能,
即便暫時沒被大自然的微生物分解,也會與土給塊。
環保葬區的土是會被園區定期翻新的,最後這大染缸能留下點什麼,那就不好說了。
而且由於不記名,也沒墳,突出一個「屍骨無存,魂無所依」,
等於直接斷絕了生人死人間的所有聯系,
生人無法悼念,死者無法享受供奉,突出一個「無庇佑,不牽連」,相當於與傳統做了一次完整的切割。
環保葬與浪漫無關
在沒親身經常過這些環保葬之前,你一定會認為環保葬很浪漫吧。
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樹葬,腦海裏顯現的畫面,大概應該會像電視劇演的一樣,
選個環境優美的地方,開啟一個隆重的告別儀式,再加個悠揚的背景音樂或者大型演奏~
朋友,你這樣想可是有點幼稚了,現實跟浪漫一點都不沾邊,真實的情況是過程簡單得有點讓你無所適從。
1.選個環境,定位置,工作人員會給發一個環保塑膠袋和紙箱,並告之是用於裝骨灰用的。
2.火化當天,由於知道是樹葬、花葬,因此會特意把骨灰磨得細一些,時間會久一點,然後直接裝進塑膠袋和紙箱,向目的地出發。
3.現場走完手續,會有人領到樹葬花葬區(兩者過程略有差別)等待,現場給你挖個坑(提前挖好的也有),指著坑讓你直接倒進去。
4.工作人員會接手袋子,讓灰抖得幹凈些,然後家屬唱名,一人一把泥土放進洞,工作人員蓋上泥土,收工閃人。
完工,如果你天真的以為塑膠袋和紙箱是一塊埋進泥土裏的,那屬實是電視劇看多了。
當你被工作人員點名要親手把親屬的骨灰倒進洞裏的時候,甚至會有點窒息。
思想相對保守的人,
當你想到這裏有500人的骨灰堆疊在一起後,土又會被翻動並重新堆疊500人的骨灰,現場都要呼吸困難。
電視劇是這麼演的,幾個人坐船到指定的海域,骨灰往海上拋灑,四面飄散,猶如蒲公英般,飛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。
實際情況是,選擇海葬時,過世親人的「骨灰」,被會裝進袋中並存放非常長的一段時間,才有機會去海葬。
原因無他,你不會以為一艘船專門服務一兩家吧?
好不容易等幾月接到通知可以出海,你會因為來回暈船而全程惡心,
甚至來不及悼念,就全程聽指揮把整袋骨灰拋進大海了,中間並不存在浪漫的拋灑環節。
怎麼樣,是不是感覺不論是海葬,還是樹葬、花葬,雖然都被貫以環保的頭銜,
其實從流程和儀式上看,並沒看出有多少環保的目的,節省時間或土地的目的或許來得更強烈一些。
致於政府部門的宣傳的環保,是有這麼一個功能,但這些環保葬的意義,肯定不只是環保這麼簡單就是了。
天葬聽說過吧,那是藏區特有的」葬禮「,逝者的肉會被禿鷲吃個精光,
骨頭也許也不剩一點,這天葬應該是最環保的」葬禮「了,即不浪費,還能直接成為其他動物的養分。
花葬、樹葬各環保葬的源頭
事實上,這些環保葬並不是因為環保而產生出來的,
而是自其誕生以來,就與環保無關,而且都非現代社會的產物,都有著自己的傳統。
說起傳統那可多得很,比如說,
前面提到過的葬前的對年就有著其特有的流程和拜拜順序。
-海葬來源
其實「海葬「的前身應該是「水葬」(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海的,但水確是人類群居地的必備條件)。
古時水葬,是把屍體肢解後,直接扔進河中餵魚,
因此,水葬一般都是」卑賤「之人才有的待遇,或死於傳染病的貧民,或夭折的孩童,
那時候的貧民甚至不配擁有骨灰,骨粉這些東西。
-樹葬來源
古時,樹葬是遊牧民族常用的一種處理死人的方式。
原因是他們進叢林打獵的過程中出現死亡時,通常沒時間也沒機會處理屍體(要繼續打獵),
只能找將之放在樹枝上,或者搭個平臺,
等回程時把骨頭取下就地掩埋,或帶回給死者家屬,這就是所謂的樹葬。
可以看出來,這些所謂的環保葬,本質上並不是為了環保而生的,
或因貧窮低賤,或因無時間無空間來處理,才會出現的異於尋常葬法,更多的是迫於無奈的妥協。
結論
因此,別再問那些」哪種葬法最環保,是花葬、樹葬、還是海葬?「這種可笑的問題了。
每一種葬法都離不開其時代背景,都會能找到其優缺點,現在的環保葬也不例外,
現階段臺灣的背景是,人口多了,土地相對少了,出現了活人與死人爭地的生存問題。
在此等背景下,政府也是順勢而為,借環保的東風,將土埋到火化,火化到現在的環保葬一路推行而已。
雖然說環保葬最開始確實與環保無關,但時代在發展,
現今階段,殯儀館火化後供奉牌位退去主角光環,環保葬抗起了時代的大旗,也是不爭的事實,
到底哪種葬法更好,是新興環保葬,還是傳統的入土為安,魂安庇佑子孫,只能留給後人來評判了。